与褚韶华做妯娌这些日子,宋苹倒也习惯了听褚韶华的分派,她也没说别个,先把家里带来的和面的大瓦盆洗了一面,就和起面来。褚韶华抬脚去正房问公公卖菜的去处,陈太太先说褚韶华,“糊涂,你爹连酱油醋都分不清的人,哪里晓得有卖菜的地方,这还用问?问也是白问。”
褚韶华笑,“这不是侥幸来问问么。魏叔家住咱们前邻,我看他怕也不知道,既这么着,我去后邻打听一二。”
陈老爷在北京这些年,就是自己不买菜做饭,也不能说连菜市场在哪儿都不知道。陈老爷就说了,“东安市场那里就有菜市场。”
褚韶华忙问东安市场怎么走,陈老爷就有些不放心,瞧着褚韶华年纪又轻,便道,“你这头一天来北京,可别走丢了。”
褚韶华笑,“看爹说的,我这么大人了,难道连个菜场都找不着?爹你放心,只管说与我怎么走。厨下缺的东西不少,油盐酱醋的都得备下,我跟二弟妹商量了,晚上烙饼,咱们这头一天来,怎么着也得炒两个菜不是?”
陈老爷一乐,就与褚韶华说了到东安市场的路如何走。陈二顺正帮着爹娘安置东西,听这事便说,“既是东西不少,我跟大嫂一起去吧,还能帮着提些东西。”
陈老爷点头,“这是正理。”
褚韶华见陈太太要往外走,忙说,“娘,你得给我钱,我身上没钱哪。”
陈太太见褚韶华跟她要钱,顿如割肉,叫唤起来,“厨下不是有大米白面的,烙饼便成,还要买什么菜呀!不用买了!吃什么菜?不用吃菜!大米白面就是过年了!”
“要我说,光咱们娘们儿几个,大米白面都不用吃,喝玉米粥也一样呀。可这不是有爹、有大顺哥和二弟么,明儿个爹和二弟就得去忙了,哪儿能不叫家里爷们儿吃好些哪。就是娘这一路过来,不说风餐露宿,我瞧着也心疼,娘你这几天就没好生吃顿饭,都瘦啦。娘你放心,买了菜食来,我跟二弟妹也不吃,你和爹、大顺哥、二弟,你们吃。”褚韶华笑嘻嘻地,“我俩干活儿就行了。”
“行了,我是那样刻薄媳妇的婆婆。”陈太太不情不愿的自箱子里拿出个布帕包,里头是些散碎铜子。褚韶华何其机伶,当下道,“娘不用把钱给我,给二弟吧,叫他拿着。”
陈太太那不情愿的模样立刻好了不少,拿了半两银子给儿子,道,“瞧瞧少什么,一并添置上。”
陈二顺接银子应了。
褚韶华说,“爹、娘,我们先去前头魏叔家问一下,看他家可要一起去。”
陈老爷点头,“去吧。”
魏家一样是新赁的房舍,一样有许多要添补的东西,魏太太是个小脚,家里也得她瞧着收拾,便派出闺女魏金。拿出半吊钱,同闺女道,“跟你大顺嫂子一道去,油盐酱醋的都买些,再有鲜菜瞧着买几样儿。要是有卖馒头的,也买上二斤。”
魏金应了,拿上钱就跟着褚韶华、陈二顺去了。
北京自是处处与乡下不一样,连北京人说话也是与家里不同的,儿话音特别重。好在不论陈家村、褚家村还是何家庄,都属于北方,离北京也不是特别远,所以北京人说话,几人都能听得懂。尤其陈二顺先前在北京柜上学做买卖,北京话现在也是会说的。褚韶华是个聪明人,听着老北京人的音调,她也跟着学,虽依旧带些家乡口音,不过倒有些模样了。
就是魏金年纪小,不好意思开口说话,怕惹人笑。褚韶华劝她,“咱们拿钱买东西,有什么可笑的。你只管放胆子说,这老话说的好,入乡随俗。咱们既是来了北京,不论说话还是别个事,就得随着北京这里的风俗了。”
魏金是极信服大顺嫂子的,点头应了。
别看魏金话不敢说,买东西是很敢买的。
跟着买了好几样鲜菜不说,到买肉时,陈家只舍得买猪肉,魏金却是相中了羊肉。她还挺欢喜的说,“我可喜欢吃羊肉了,咱们家里猪肉常见,羊肉非得过年时才有。北京就是不一样,这会儿竟也有羊肉卖。”直接叫割了二斤。
褚韶华笑眯眯地瞧着魏金挑羊肉,与她说必要肥些的才好吃。
褚韶华看她把羊肉放菜篮子里,笑道,“记得小时候过来北京,也是夏天的时候,我爷爷晚上都会叫人去买红焖羊肉。你要喜欢吃羊肉,到时打听一二,也去买来尝一尝,味儿是极好的。”
魏金点头记下,褚韶华又说,“你买这些羊肉,大葱就买的有些少了。”
魏金想想,“是啊,羊肉不论是炒是炖还是烙羊肉饼,都得大葱来配才好吃。”
于是,一行人又折回去陪魏金买了二斤大葱。
待买好东西一道回家,陈二顺去给他娘报账,褚韶华就回厨下同宋苹一道做饭。宋苹见这一篮子的菜蔬不说,还有块半肥半瘦的猪肉,足有一斤了,不由道,“怎么买肉了?”
“头一天来北京,路上爹娘也没吃好,就买了块肉,给二老补一补。”褚韶华心上已有主意,同宋苹道,“二弟妹,今天买的这块肉好,咱们烙吱油饼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