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体,可不敢和我这老婆子一样,一熬就是一个大夜……我啊,让她隔两天来一次就成。”
潘垚瞧去,就见朱阿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,因为上了年纪而显得有些浑浊的眼里,这会儿也染上了几分温和。
人的情谊都是相处着得来的。
一开始,朱阿婆收下小萤,也是想着还潘垚赠锅的情谊,处着处着,小萤这小姑娘懂事,虽然眼睛瞧不清楚东西,但人不娇气,小小年纪就眼里有活,捡着能干的,就都干了。
还贴心,冷了暖了,都会喊上一句师父,慢慢的,两人之间还真有了祖孙的情谊。
再加上小汪这小东西,天天绕前绕后地在脚边跑来跑去,时不时汪上一声,瞧人的时候,黑黝黝的眼睛湿漉漉的。
“你是不知道哦,小家伙能帮不少忙,火大了就吸溜一口气,把火吞小了。”
“就是、就是有时又太能干了!”朱阿婆说起这事儿,停了手中包馄饨的动作,还一副又好气又好笑的神情。
“火小了,它就想添火,心是好的,可它屁股一挪,对准了铁锅下头,还想要拉火……这可不成!回头叫客人瞧到了,该不来我这儿吃东西了。”
“被我训了几次,蹲地上,脑袋往爪子上一搁,呜呜叫着。那眼睛瞅着人啊……嗐,叫人生气也不是,不生气也不是。”
潘垚听得哈哈笑。
两人又闲说了几句话,走的时候,朱阿婆坚决不收潘垚塞来的钱。
“就一点儿吃的东西,再给,这就是和我生分了!”
“成,”潘垚也利索,想了想,笑着道,“下回我也给阿婆捎好吃的来。”
……
离开了馄饨摊子,潘垚瞧了瞧时间。
这会儿才夜里八点半,乡下地方是好几户都歇了,瞧过去乌漆嘛黑的,可凤凰洲忠关街这处地儿,它靠近城区,夜里有夜市,现在天气渐渐转暖,大家伙儿倒是歇得没这么早。
择日不如撞日,潘垚依着小纸条上的地址,寻了过去。
……
潘垚要寻的是大江小江兄弟俩。
之前时候,他们在忠关街这一片开着摩托三轮车,卖一些日杂用的东西。
锅碗瓢盆,柴米油盐。
大到保温瓶,小到指甲剪发卡,兄弟俩都卖!
重要的是,这兄弟俩卖锅卖剪子,扯的是赊锅赊剪子的噱头。
是赊刀一族的人。
便是没了灵炁波动,也是赊刀一族的族人。
……
沿着青石板的路往里走,到巷子尾一处屋宅的时候,潘垚瞧到了大江小江兄弟。
这会儿,兄弟俩拿了个梯子,小江沿着梯子往上爬,正在伸手够大门口处挂着的灯笼。
大江站在下头,扶着梯子仰着头。
“成不成啊你,小心点啊,左左左,对,手再往左边够一点。”
小江抽空瞥了下头一眼,带着怨气。
“这么能叨叨,就别使唤我啊,自己动手多快。”他倒是不敢抱怨得太大声,只小声嘀咕,手中的动作也不敢停。
“好好,拿下来了,给我吧。”大江接过灯笼,往角落一搁,小江三两下也下了木梯,做活时不吭声,搬着木梯挪到另一边,手一够,又摘了另一盏灯笼下来。
扛着木梯往角落里搁好,抬起头,小江就瞧到了站门口的潘垚。
他多瞧了几眼,走到了大江旁边。
“哥,好像是找咱们的。”
“找咱们?”大江意外,顺着小江的视线朝潘垚看去。
潘垚冲他们俩笑了笑,视线落在他们手中的灯笼上,问道。
“是要碰灯吗?没事,你们先忙。”
十五的灯笼十六碰,如今都已经二月底三月初了,元宵佳节早已经过去,大江小江这处的灯笼还未碰掉。
显然,两人回老家好一段日子了。
“小姑娘还知道碰灯啊。”大江有些稀奇,脸上挂着笑意。
他左手右手都拿着一盏大红灯,相互一碰,里头的蜡烛一个倾倒,火苗窜起,将灯笼燃了起来。
紧着,大江将着了火的灯笼往旁边一丢。火光起,灯笼的纸皮和灯笼架子的篾片被燃烧,有【哔啵哔啵】的声响,这一处倒是颇为亮堂。
十六碰灯,为的是留下一年的好运气。
前些年物资紧缺,再加上破四旧,很多习俗都没有了太多的讲究,糊一盏灯笼,今年用了明年也能用,大家都节约。
碰灯这一个习俗,如今倒是少见了许多。
“我们村子今年也有碰灯。”潘垚笑了笑,又道。